娃爲何愛發脾氣?皮亞傑揭開真相,認知療法告訴你:娃要這樣引導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沉浸在某種情緒狀態中時,會有一段時間無法接受跟當下情緒感受不一樣的信息。也就是說,對於一個正在發脾氣的孩子來說,這時候父母說的道理、勸誡,和他生氣的情緒場是不一樣的,所以孩子也就很難聽得進去。需要另外找一條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
昊昊今年才4歲,自從剛學會說話起,只要有什麼事情不順他的心意就會大發脾氣。這不,在前幾天他又因爲一件事情發起脾氣來。
●媽媽:“昊昊,晚餐想吃點什麼啊?”
○昊昊:“我想吃肯德基。”
隔3年去日本慘被雷旅伴「全程當奶媽」 她氣炸用1招反擊
●媽媽:“昨天已經剛吃過一次了,肯德基偶爾吃吃是可以的,但不可以經常吃,而且晚餐要少吃油炸和熱量高的食物,儘量清淡一些,媽媽今晚給你準備了清蒸黃瓜魚、香菇肉絲、清炒蘆筍,還有山藥炒黑木耳等,可以嗎?”(媽媽給孩子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昊昊:“我就是要吃肯德基!”(孩子開始激動了)
800万人填报专项扣除 明年起零纳税也能开纳税记录
●媽媽:“媽媽不是告訴過你,晚餐不能一直吃肯德基嗎?昨天才剛吃的……”(媽媽給孩子耐心地解釋)
○昊昊:“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要吃肯德基……”(孩子開始來氣了)
●媽媽:“你這孩子,要說幾次才肯聽話啊?你再鬧,以後媽媽都不給你吃肯德基了。”(媽媽這時忍不住提高了嗓門怒斥孩子)
聽到晚餐不能吃肯德基,昊昊小朋友覺得自己的希望破滅了,激動得大吼大叫、拳打腳踢的,不斷挑戰着媽媽的底線。
這樣的場景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也導致父母每一次都要給小凱嚴厲的批評才能止住孩子的脾氣。
雖然在父母大發雷霆之下,孩子暫時會收斂住自己的激動情緒和行爲,可以當類似的情況再發生時,昊昊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還愈演愈烈,導致父母也必須採取更嚴厲的態度、動用更嚴格的懲罰才能奏效。
昊昊父母當然也意識到這種管教方式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問題,同時,他們也擔心這種管教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可面對昊昊暴躁的脾氣、失控的行爲,他們也實在想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去應對。
可以說,孩子愛發脾氣,是很多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一個痛點。
淡水屯山里慶冬至 高齡97歲阿嬤開心搓湯圓
01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孩子爲什麼這麼敏感:不知道怎樣表達情緒
女子吃750克糖炒栗子 胃胀出血
類似昊昊小朋友這樣的問題,在現實中經常會看到,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商場、餐廳等公共場所,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鬧起脾氣來一發不可收拾的場景。
人民银行: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27万亿元
也因爲管教方式沒有及時跟上,造成一些孩子在行爲上更加敏感和叛逆,以致成爲困擾不少父母的一個教育問題。
事實上,要幫助孩子改善發脾氣的狀況,必須先了解爲什麼有些孩子比較容易生氣,一生起起來總是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不妨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他們爲什麼這麼敏感和叛逆。
高精地图论战再起!四维图新CEO狂批无图智驾方案:无资质无产权无安全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著名的“三山實驗”得出一個結論,即2~5歲的孩子,正處於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
換言之,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其獨立意識開始萌芽。
主要體現在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自身能力又暫時跟不上,在這兩者之間產生了某種錯位和脫節,而願望與實際能力的錯位和脫節,使得他們更加容易敏感和叛逆,這就爲情緒的不穩定埋下了伏筆。
如果他們的想法和願望一旦無法實現時,內心不免就會產生出一種挫敗感和無力感,又無法用合適的語言去描述和表達這種情緒,他們就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
銀髮族郵輪熱潮 三雄搶商機
此外,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孩子想做的事情受到阻礙時,最原始的情緒反應就是生氣,這從一個著名的心理研究實驗中已得到證實。
這項研究是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約翰 • 華生,行爲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發起的。他爲了研究兒童情緒反應的條件,找出愛發脾氣的根源,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通過這個實驗,他得出了一個結論:當兒童的活動被阻止的時候,就會引起兒童的憤怒反應。這個反應即使是在新生兒的身上,也有非常明顯的體現。
皮亞傑和約翰 • 華生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揭開了孩子愛發脾氣的真相,這也爲我們下一步採取何種方式的管教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心理學上的依據。
當然,我們不能止步於瞭解真相,還需要更爲有效的管教方式來幫助孩子克服這一心理上的難題。
市场风险增 境外固定收益基金吸睛
這是因爲,如果缺乏有效的管教方式來引導孩子學會調節情緒,孩子生氣的情緒很快就會引發出攻擊行爲,包括言語和動作上的。
海葵帶來豪雨 宜蘭受影響期間山區恐降雨近千釐米
這些言語和動作,是用來對抗那些阻礙孩子的事情,比如對抗父母的批評和指責,讓自己得到想要的結果。就如同前面案例中的昊昊那樣,意圖想通過發脾氣來對抗父母,得到自己想要的肯德基。
我們還要關注到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有些情緒反應比較強烈的孩子,不論事情大小,都會用一些強烈的方式來宣泄他的情緒。
心理學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如果孩子習慣以強烈的方式來表達生氣、憤怒,不但沒辦法緩解情緒,反而會越來越激動,甚至出現失控的行爲。
奇摩、哈電族聽過嗎?20年前最潮用語網嘆「時代的眼淚」
雖然強烈的反應有助於讓父母注意到他的狀態,但孩子強烈的情緒反應也容易引發父母的不舒服,而這種火上澆油的互動,很難幫助孩子緩和情緒。
同時,另外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忽視,那就是孩子也會從父母不合時宜的迴應中,學到以激動的方式來回應別人的強烈情緒,造成惡性循環,更讓人覺得他脾氣暴躁。
其實,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歸結爲一個問題:孩子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02 父母其實可以這樣做
如何幫助孩子管理好情緒?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
通常,面對像昊昊這樣的情況,父母多半會先試着和孩子溝通,又因爲不瞭解孩子生氣的原因,所以常會以詢問的方式,來幫孩子找到源頭、解決問題。
殊不知,對於還處在生氣狀態的孩子來說,一直被問問題,自己又講不明白,情緒往往會更加不穩定,也更容易激起父母的怒氣,引爆親子關係間的衝突,最後以相互吼叫或孩子受到責罰而草草收場。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 陆将派团赴纽约参与
因此,面對孩子發脾氣,父母可以嘗試着改變自己的習慣做法,試着掌握以下三個原則,幫助孩子更好地管理好情緒,把消極情緒轉化爲積極情緒,減少愛發脾氣的現象。
零确诊 FANCL请喝义式咖啡
▶1、藉助艾利斯認知療法,理解和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
發脾氣的孩子通常最容易引發父母的不愉快,就算本來沒有生氣,心裡還是會非常不舒服,所以就想好好地教導孩子,在管教時也難免會以大聲、嚴厲等強硬口氣展現在孩子的面前。
谁在义务教育上做手脚?免费教材不适用教学,谁该引起思考
面對父母的強烈反應,有些孩子可能因爲懼怕而暫時就範。但有些原本情緒反應就比較負面、強烈,又總是堅持很久,不易轉移的孩子,通常回應強度會變得更大,也更無法達到父母原本的管教目的。
避免防「漏」破口! 施工上應注意之關鍵要點
因此,在教導孩子之前先幫助孩子緩和情緒,是父母面對愛發脾氣的孩子時最重要的一步。
5G网络覆盖全球近半人口 流量相比4G增长3至5倍
心理學家阿爾伯特 • 艾利斯提出的認知療法在家庭教育中使用非常廣泛,許多人將其比作爲幫孩子“心靈按摩”,而心靈按摩的第一步,就是對孩子的理解和接納。
當遇到孩子發脾氣,父母以“我知道……”這樣的句式作爲與孩子對話的開頭,這是緩解孩子發脾氣的第一步迴應。
實踐證明,這種理解和接納能很快起到阻止孩子發脾氣的效果。
所以,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時,父母首先要了解原因,然後正視、接納他們的情緒就好。
具體來說,可以用較輕柔的語氣以及較溫和的態度來回應孩子。溫和堅定的語氣和態度,會讓孩子的不良情緒得到化解和安撫,進入平靜的狀態。
藉助艾利斯的“認知療法”,可以實現幫孩子走出自我,學會合理表達情緒的目的。
藥結同心 希行
小空間創造大收納!裝修師傅提點「4種收納櫃」改造、省略手法 馬上讓家裡變大
當孩子學會在任何時候都能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時,也就遠離了愛發脾氣的壞毛病了。
▶2、先處理好孩子的壞心情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沉浸在某種情緒狀態中時,會有一段時間無法接受跟當下情緒感受不一致的信息。
也就是說,對於一個正在發脾氣的孩子來說,這時候父母所說的道理、勸誡,和他生氣的情緒並不是在一個“頻道”上,所以此時孩子一般很難聽得進去父母的意見。
相信父母可能早就發現,當孩子生氣時對於你講的道理,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還會想盡辦法爲自己的生氣辯駁。
此時,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情緒上的陪伴,直到他的憤怒激動的情緒得以消散。
两名中国工人在巴以冲突中丧生?外交部:核实中
所以,除非事關重大,非得馬上解決孩子生氣的事情,否則最好是先處理好孩子的心情,以共情的方式來緩解孩子的情緒。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
●“我知道你很生氣……”;
●“你看起來真的快要氣壞了……”
●“我很理解你此時的心情……”
阿联酋航空召募副机师 有机会开梦幻客机
等到孩子的情緒得到緩和了,再和孩子談論如何處理事情,解決問題。
▶3、引導孩子放鬆身心
當孩子處在憤怒的情緒中時,身體會不自覺地發生一些生理上的變化,包括血壓上升、體溫上升、肌肉緊繃等。
被召唤到异世界却又被强制遣返的我不得不开始减肥
面對孩子的這些身體反應,父母可以通過一些身體上的擁抱和肢體上的按摩等方式,來幫助孩子放鬆身體,使孩子生氣的情緒隨着身體的放鬆而變得較爲緩和、平靜。
虽说只是尝试、但也太喜欢了
比如,試着輕撫孩子的背部,撫摸他們的肌膚,順着脊椎兩側輕拍慢扶,或是輕拍他們的後背;也可以輕輕按摩孩子的雙臂,並用輕柔的話語安撫孩子,讓他們緊繃的身體放鬆下來。
除此之外,對各種負面情緒都適用的腹式呼吸法,也有助於幫助孩子放鬆緊繃的身體,停止哭鬧,恢復平靜。
03 父母千萬不要這樣做
▶1、對孩子發更大的脾氣
心理學家保羅 • 艾克曼曾說:“生氣是最危險的情緒!”這句話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大人都適用。
當一個人生氣時,除了會攻擊他人的行爲,還會激怒別人,在親子關係中也是如此。
施华洛世奇大同宝宝 助攻大同营运成长
父母在管教發脾氣的孩子時,出發點固然都是想幫助孩子儘快恢復平靜,理性面對問題,但如果連父母自己也發了更大的脾氣,結果不僅無法幫助孩子學會調整生氣的情緒,還會給孩子起到了一個錯誤的示範作用,導致孩子更容易暴怒失控。
正確做法是,儘可能地保持理智的頭腦,不被孩子的生氣情緒帶着走。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
比如,父母在平時多學習一些控制情緒的方法,避免自己發更大的脾氣,譬如多注意自己的感受狀態,建立多元豐富的情緒調節方法,或者在碰到孩子發脾氣時,先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孩子今天怎麼了?”
北京没有蓝牌怎么办?大通G10多少钱
●“孩子的情緒遇到了什麼問題?”
●“我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緩和情緒呢?”
美女国脚不唱国歌 川普又不爽
在孩子每次發脾氣之後,父母如果都能養成這種自我對話的習慣,自然能平和自己的心態,就能更好地陪伴孩子迴歸平靜,爲孩子做更好的情緒管理的示範。
▶2、只求在當下解決問題
乐视网半年亏百亿 乐视生态疯狂融资终成”巨雷”
父母常會在“不希望對孩子有求必應”和“不想要孩子脾氣爆發”之間左右爲難,特別是面對孩子在公共場所爆發脾氣的情景,面對衆人“關切”的目光,父母更是感到一種尷尬和糾結不已的難受,相信有很多人都體驗到那種難受。
而爲了儘快解決自己心裡的難受,很多父母一般都會放棄冷靜處理問題的做法,可能會採取比較快速的解決方式,像放寬標準直接滿足孩子的需求,哪怕是不合理的需求;或者採用威脅性的高壓手段,要求孩子不再胡鬧等等。
《国际社会》韩卡车司机续罢工 供应链断链恐恶化
這麼做雖然能獲取一時的效果,如拿到東西的孩子馬上就不生氣了;或者被父母嚴厲斥責之後孩子不敢再鬧騰了,但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国际社会》韩卡车司机续罢工 供应链断链恐恶化
一般而言,前一種讓步妥協的做法,會導致孩子從中學到“只要脾氣鬧得夠大夠久,就能得到想要的東西”;而後一種方法,則會讓孩子誤以爲生氣是不對的,但孩子若長期處在過度壓抑、敢怒不敢言的狀態下,等到情緒積累到無法忍受的極限時,孩子可能會爆發出更強烈的情緒反應!
事實上,被盛怒情緒掌控的孩子是難以馬上冷靜下來的,也難以做到理性思考。
宏碁、英業達 押長天期
如果父母想要在當下就把事情通過溝通來解決掉,一般沒什麼效果。對孩子耐心地陪伴和等待,不要着急着解決問題,孩子纔有機會以自己的節奏消化不良的情緒。
▶3、對孩子採取疏離式的隔離
有些父母在察覺到自己的情緒快要失控,或者擔心孩子繼續鬧下去,可能會出現失控的攻擊行爲時,會採取一種空間上的隔離。
比如,讓孩子去某個角落或某個房間,坐在特定的椅子上或罰站等隔離方式,讓孩子先冷靜一下。
“隔離”是處理行爲困擾常用的且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把孩子“隔離”在無法接觸到大人的環境中,或者把孩子關在密閉、黑暗的空間,如廁所等,則是一種不恰當的做法。
贺陈旦:5G是国家战略 建议引进日本乐天电信
因爲這樣做,會讓孩子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在心裡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和不安,造成一定的心理問題。
除了空間上的隔離,有些父母還會以情感上的疏離來警告孩子,要他控制生氣的情緒。
常見的反應如:“你再生氣,我就不理你了,我也不愛你了!”或者在孩子生氣時,採取不理會、不迴應的冷漠態度,這些看似效果明顯的方式,實質上都是以破壞孩子的安全感爲代價來換取孩子不發脾氣,這樣做反而會使孩子更容易發脾氣,在教育效果上是適得其反的!
結語
常常愛發脾氣的孩子看似很“剛”,實則他們的內心是很脆弱的,最需要的是父母溫柔以待。
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選擇和想法,多關注孩子的需求。
讓孩子在情緒風暴來臨時,能感受到父母的理解與接納,體會到父母的溫暖和愛;讓孩子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任何的困難和挫折。這樣,孩子就會知道:發脾氣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东鹏饮料董事刘丽华减持4.09万股,减持金额743.6万元
也許用不了多久,那些愛發脾氣的孩子能停止住心靈的浮躁不安,迴歸到平靜的那一刻!
南市正副议长「民国配」?又引爆绿营「茶壸里的风暴」